生猪价格近4个月暴跌,背后原因揭秘

生猪价格暴跌,持续近4个月了,究竟是什么造成的?

肥猪价格从8月中旬开始持续下跌,至今已超过4个月,猪肉价格已恢复到端午节前的水平,养猪人损失惨重。从一头肥猪利润超过1000元,到如今仅350元以上,利润大幅缩水。如今虽是猪肉消费旺季,但生猪价格却持续低迷,究竟是何原因造成如此长时间的下跌呢?

一、社会资本操控,今年5月底,养殖企业大量囤积待出栏的肥猪进行二次育肥,意图大幅减少上市肥猪数量,使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生猪价格一度飙升,从每斤7元左右上涨至11元以上,8月上旬达到峰值。随后,大量肥猪出栏,市场转为供大于求,价格一路下滑。企业间的竞争,特别是养殖企业间的竞争,也是造成肥猪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养猪业进入红利期后,大量社会资金涌入,企业数量激增,老养猪企业难以控制生猪价格和利润,话语权逐渐减弱。部分老企业不惜血本地人为增加8月份后的淡季肥猪出栏数量,这种竞争使肥猪价格持续下跌,部分资金不足、经营能力差的企业因此被淘汰。

二、近年来,养猪界乱象丛生,在养猪红利期涌入的企业良莠不齐,相互竞争,不按常规出牌。这些企业对生猪养殖规律不清楚,不懂生猪经营与管理,仍按工业管理模式组织生猪生产,未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一见养猪利润可观,便不顾一切地大量养殖生猪,短期内超过市场需求。这些企业在猪肉消费淡季持续大量出栏肥猪,同时饲养超大肥猪,导致肥猪上市量大幅增加,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肥猪价格从8月中旬开始持续下跌,猪肉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某些蔬菜价格,真可谓“猪肉跌到白菜价”。

三、生猪产能过剩,首先是饲养的母猪数量严重超量。从2022年起,国内存栏母猪长期超过4200万头,现采用仔猪提前断奶的方法,母猪产仔能力大幅提高。据测算,每头母猪每年最少可提供育肥仔猪22头,一年饲养量就超过9.3亿头生猪。尽管去年已实施减能,今年年初存栏母猪暂时减少至3900万头左右,但端午节后生猪价格大涨,母猪饲养量迅速恢复。目前,养猪人不会主动淘汰母猪,大家都在观望,现在淘汰的母猪数量尚未明显增加,仔猪仍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进行育肥。

四、养猪人的恐惧心理也是造成价格下跌的原因之一。自2022年10月以来,养猪人一直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心理上产生恐慌。一旦市场生猪价格有下降趋势,他们便担心猪价会持续下跌,因此只要价格有下降趋势,这些养猪企业便争先恐后大量出栏肥猪,造成市场生猪价格下跌。由于生猪存栏量的大幅增加,有的养殖场承受不住压力,抢先出栏肥猪,其他养殖场担心价格会持续下跌,若低于生产成本则损失惨重,因此随着大量出栏,养猪人不顾后果,争先恐后出栏,造成上市肥猪供大于求。养猪人都清楚,自2021年以来每次生猪涨价都是昙花一现,主要原因就是养猪人的恐惧心理。

五、现在的猪肉消费越来越疲软,主要因素是现在养猪场生产的猪肉越来越难吃。目前,无论是农村散养猪场还是规模养殖场饲养的生猪品种全部是国外的纯种瘦肉型猪品种。养猪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养殖利润,因此各养殖场都选择生长快、出栏快、瘦肉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外三元杂交猪。同时,养殖场采用密集型饲养方法,饲养的生猪终生使用配合饲料,没有喂青绿饲料,甚至在配合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等药物预防疾病和促进生长。现在养殖场生产的猪肉品质较差,寡淡无味,油气淡,虽然瘦肉多但比较柴,还有一股腥臭味。消费者逐渐转向消费其他肉食品,导致猪肉消费比例逐年下降,从2010年的64.2%降至2023年的57.9%。猪肉消费量减少,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猪肉价格只能持续回落。

六、生猪的生产成本比往年有大幅度的下降,尽管生猪价格已持续下跌4个月,但养猪人仍有丰厚的利润。往年每斤生猪生产成本约为8.50元,今年普通养殖场每斤生猪生产成本约为7元左右,管理水平和疫病防治水平高的养殖场甚至低于6元。生猪价格从8月上旬的每斤11元左右下降至现在的8.5元左右,管理水平和疫病防治水平高的养殖场每头利润超过600元,普通养殖场出栏一头肥猪的利润也维持在350元以上。

造成生猪生产成本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育肥仔猪费用大幅下降,过去每头外三元仔猪价格超过1000元,今年下跌至400元左右,每头节省600元以上。其次,饲料玉米和豆粕价格下跌至近年最低价,玉米价格从去年的每斤1.6元左右下降至现在的1.20元,豆粕下降至每斤1.60元左右。这两项成本的大幅下降导致生猪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去年有的规模养殖场的生产成本每斤仅为5.50元。由于生猪仍有丰厚的利润,养猪人大量出栏肥猪变现,无需过多担忧,因此生猪价格一路回落。